王振耀:应建立反馈机制 将《慈善法》落实到每个细节

2020-08-08 16:48:31 来源:人民网
作为国内慈善领域首批团体标准,标准的出台将对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?7月20日起,人民网公益频道推出系列专访解读,阐释标准意义,挖掘标准亮点。

 

“颁布标准与规范,标志着慈善组织的行业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,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。但推动慈善行业标准化的同时,更应该注重后续的保障落实。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王振耀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,四项团体标准的出台是慈善行业巨大的进步。

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 王振耀

以下为专访全文:

人民网公益:标准分别从慈善组织档案管理、项目管理、公益项目三A三力评估、慈善社区创建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规范。首批标准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?

王振耀:标准的出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对于社会建设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,目前还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。以垃圾分类为例,垃圾桶怎么建设,工作人员怎么管理,收垃圾车如何改进,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标准。在慈善组织建设方面,同样的现象也比比皆是,各类标准规范的建设存在着多方面的缺失,项目管理缺乏较为系统的规范。不难发现,许多领域客观上存在着“不会做”的现象。解决“不会做”的现象,最为重要的办法就是建立起标准和规范,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倡导。

颁布标准与规范,标志着慈善组织的行业建设开始迈出了重要的步伐,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。一旦慈善组织开启具体的工作标准体系建设,不仅对于慈善行业,对于其他相关联行业的提升都会产生较大的促进。如果把“认真”的态度转化为各类标准与程序,普遍性地解决“不会”的问题,就能提升管理水平。

人民网公益:四项标准对于公益事业开展有何重要性?

王振耀:这四个最为基本的标准与规范,包括档案管理、慈善组织项目、公益项目、慈善社区建设等的标准和方法,是决定着慈善组织能否持续健康成长的基本要素。首批颁布这些标准与规范,先从基础和基层做起,会为慈善组织与慈善事业的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。也许有人会问:档案管理有那么重要吗?其实,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。慈善组织开会,需要记录,编号保存并形成备忘,这是一个基本功。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标准,会议的记录很不规范,档案保存更是五花八门,有的甚至没有基本档案,在这种状况下,很多事情都需要从头来,重复劳动很多,如此这般组织怎能持续的提升?如果能够建立标准,积累经验,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。

人民网公益:对照此次发布的四项标准,慈善组织在今后开展公益项目时如何更好规范和落实?

王振耀:若要标准“落地有声”,即要看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,也许注重后续的保障落实。这些标准颁布后,希望慈善组织和相关企业都要开始使用标准,经常培训,真正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。要设立有关的工作岗位和内容,比如要不要设立档案岗?不一定是一人一岗,在人员较少的情形下,可以是一人多岗,制作岗位说明书,落实到管理过程中。要结合实际,建立更为具体的操作规范。各项规范与办法实际上是管理工作的工具,需要依据这些规范改进工作方法,落实到具体的程序中去,才会真正产生良性的影响力。

人民网公益:标准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哪些工作配合开展?

王振耀:标准的后续落实有着大量的工作。首先要传播,让大家真正理解各类工作标准的重要性。同时,也需要一定量的培训、经常性的培训,让有关工作人员真正理解标准。最重要的是,需要将标准与年度检查工作结合起来,带有一定的强制性,这样可以产生较为广泛而实际的影响。标准就是非常细致的可测量的规范,是经验的最好凝聚。

在落实标准的过程中,各类公益机构与相关企业应当积极参与,善于把标准较为显性地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,比如档案管理,项目管理等。标准是要在应用中得到不断改进的。希望建立起多种反馈机制,使得公益领域有着更为系统的标准与规范,真正使《慈善法》和有关的法律与制度落实到每个细节。

分享到: 0
关于我们 |  版权声明 |  联系我们 |  网站地图 |  广告服务 |